侗族叉车工——袁光武

浙江华达集团有限公司 2016-12-15 14:06:11

还没见到袁光武本人,就已听说袁师傅是一名优秀的员工。20129月,凭借过硬的叉车技术入职华达,成为新型材料公司第一个叉车工。201310月,他曾代表华达与全区30多家企业的叉车师傅进行叉车操作比赛,获得了三等奖,并被授予杭州市《优秀青年岗位能手》荣誉称号。

联系袁师傅时,他正在轧硬一线装货。远远地就看见一辆大货车停在路中,而袁师傅驾驶的叉车仅在狭窄的通道上来回转动。叉车前“两颗大门牙” 下降,前伸,叉进两个钢卷,上升,反转,轻轻降落,一个倒车,两个钢卷稳稳地摆放在了大货车上。袁师傅眼神专注,熟练地操纵着,重复着,不一会儿,墙角堆放的钢卷就见了底,而大货车上却越来越高,“大门牙”也越升越高。大货车司机站在一旁,为袁师傅精湛的技术“啧啧”称奇。

这边刚刚装完,那边电话又响起。袁师傅开着叉车,又赶忙去了另一个工场。叉车工作的繁忙我早就了解,采访易齐军易师傅时就知道,全公司13条生产线,全年钢卷产量数百万吨,所有需要叉车的工作,都是由袁师傅和易师傅两个人马不停蹄地完成的。

正如我所料,等到袁师傅空下来的时候,已到下班时间。他穿着工作服,摘下了安全帽,跟易师傅一样,脸上黑黑的皮肤显得那么突兀,也许这就是叉车工的标志吧。在了解了我的来意后,袁师傅一下子拘束起来,连连说:“我没有什么好写的!”袁师傅话语不多,采访在问答形式下进行。当我了解到袁师傅生于1988年时,我怎么也不好意思再一口一个“袁师傅”了。小我5年的小袁师傅,因为晒黑的缘故吧,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成熟很多。

198810月,小袁师傅出生在贵州省天柱县兰田镇一个叫做“凤阿”的村庄。凤阿是个偏僻的小山村,距集镇还须翻越十几公里的山路。全村98%都是侗族人,那里的人们全年靠在梯田里蓄水种植水稻以及稻田养鱼为生。说起小时候,小袁师傅的眼睛都亮了。他说,最开心的就是每年四月初八,村里会有斗鸡、斗牛,甚至斗猪表演。不过“穷”,还是小袁师傅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。

2005年,初中毕业的小袁师傅,跟随父亲去了福建打工,去过工厂,打过零工,挖过煤,甚至还养过鸡。辗转五六年,去过很多地方,做过很多工作,用小袁师傅的话说,一直靠体力挣钱。

2012年来到富阳,不想再做苦力的小袁师傅,决定去学习一门技术。机缘巧合,学起了叉车并考取了叉车操作上岗证书。同年九月,通过职业介绍所来到华达,成为新型材料公司第一个叉车工。从事叉车工作4年多以来,袁师傅一直勤勤恳恳,从未出过一次安全事故。话语不多的他,默默地把叉车开得越来越熟练。说起曾经获得过的荣誉,小袁师傅说,当时除了举办方给予的奖励外,董事长特地奖励了他1000元奖金。钱虽不多,但能够受到董事长的重视,小袁师傅感到非常自豪。

说起工作,小袁师傅反复一句话:“真的很普通。”实际上一点都不普通。叉车工作常年在户外,夏季顶着烈日,冒着酷暑,汗流浃背;冬天已经来了,叉车四面透风,寒风刺骨。小袁师傅说,穿太多就太笨拙了,戴手套呢操作感觉又不够灵敏。当然,工作都是累的,因为要安全操作,就必须思想高度集中,一天要叉800-1000个卷,时间一长,就会很疲劳。

来富阳已快五年了,小袁师傅仅结婚时回过一趟老家。因为父母弟弟妻子,一家人都在富阳,早就习惯了富阳的生活。看着他穿着工作服远去的背影,回想起刚刚在叉车上专注的神情,我能想象出他曾经穿着侗族的服饰,唱着山歌,在梯田里抓鱼的样子!

Copyright © 2016 浙江华达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横凉亭路318号